
“86977750”,这也许是和平路社区的居民们最熟悉的一串数字,因为每当遇到难题和烦心事的时候,只要拨打这串数字,电话那头的那个人总能帮他们排忧解难。用社区居民的话来说,这是一条不“打烊”的电波,而对电波那头的人来说,做群众的“勤务兵”“暖心人”就是他不变的追求。
他,就是刘永海,济南市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历下区第十五、十六、十七届、十九届人大代表。自2004年刘永海开通了全省首个人大代表服务专线,二十年来从未间断。
“我就是人民的勤务兵”
“2002年我刚到社区的时候,社区的办公面积只有8平米,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那年,刚从部队退伍正值壮年的刘永海接到许多企业的高薪聘请,可他却毅然放弃更优渥的生活,来到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街道和平路社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同年12月底,历下区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他又被选举为历下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当选人大代表后,刘永海第一件事就是翻了一遍代表法,在他看来,通篇都写着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此,他给自己立了个规矩: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事事都要办好,事事都要让群众满意。
“怎么保持与群众的联系,如何能及时反映群众的心声?”这是刘永海自当选人大代表起就思考的问题。2003年3月,“和平路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挂牌成立。为了把工作站打造成为民请愿的“传声筒”,他不断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将社区的代表工作站面积扩大到90平方米,并配备了档案橱、多媒体等设施,为联系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4年,刘永海设立了人大代表服务专线,并且通过部分媒体进行了预告。谈起刘永海开办服务专线的初衷,他说:“和平路社区的代表联络站刚刚设立时,虽说给群众解决了不少难事,但有些年老体弱或身有残疾的居民有事不方便来说,还有些上班族反映平时工作紧,有事没时间来说。”他解释道,“专线经媒体宣传后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下子就成了‘热线’。开通的当天晚上,除了大量的本市的电话,还接到了6个外省市的电话,第二天又接到了100多个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7人次。”
“喂,是服务专线吗?我患重病后医疗费用原单位一直未给报销,能否帮忙协调解决一下?”
“好的,你是哪个单位……好,我马上帮忙协调。”
“刘代表啊,我是羊头峪东沟20号的居民,我们住的这个楼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非常乱,很不安全。”
“谢谢您提供宝贵意见,我们一定向有关单位反映,请有关部门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就这样,刘永海的专线铃声,一响,就是二十年。
“我就是群众的暖心人”
翻开刘永海多年来厚厚的代表履职记录,记者发现,很多建议、议案大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专线开通后,多年以来,辖区的供暖就是个‘老大难’”,刘永海说:“从2008年起,几乎年年都有群众反映供暖方面的问题。我就下决心,不管提多少建议、跑多少路,都一定要帮大家解决这个困难。”
和平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开放式小区,整个辖区内有20个楼院。“刚来时,辖区仅有两栋楼供暖。”刘永海告诉记者,之前的和平路社区有很多老旧小区一直没有装暖气,寒冷的冬天里只能靠烧蜂窝煤来取暖,脏乱不说,取暖效果也不好。
《关于解决轻骑宿舍322户居民采暖问题的意见》《关于解决和平路社区682户居民采暖问题的建议》《关于和平路25号宿舍楼集中供暖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永海相关的建议几乎每年都在提。
除了持续提出相关建议,刘永海还跑前跑后,多次联系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和街道、居民所属单位等等,为此还专门召开了人大代表现场办公会;他还参与商讨供热管线的铺设以及施工图纸的设计,供热管网途径辖区学校,多次拜访学校领导请求“借道”;管线入户,他又带着工作人员到居民家里做工作……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各方面、各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坐在了一起,就取暖问题商讨解决办法,供热管线也一点一点的延伸进居民家中,一栋两栋三栋……十八栋楼的暖气终于热了起来。
供热的工程问题解决了,刘永海还是没放心。他在调研中了解到,近两年,社区的退休人员慢慢增多,一些社区退休职工变成了“托管”人员,而部分企业退休居民家的取暖费又成了新的“老大难”。
“经过调研我得知,这部分居民的取暖费只有24块钱,只能买5块半蜂窝煤,而这项政策是1959年出台的。”刘永海说。于是,《关于给退休人员增加取暖费的建议》《关于轻骑集团宿舍楼院采暖开户费问题的建议》等应运而生。“建议很快就得到了答复,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亲自到社区来征求意见。后来,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费标准也从24元涨到了1700元。”
“我不愿做只会说好话的代表。人民选你当代表,就要尽心尽力,多发声、愿发声、敢发声,把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事情,通过代表‘直通车’反映上去,这才是作为一名代表的价值。”刘永海的为民初心,一直未变。
“这条专线,我会一直接下去”
二十年,变的是方式,是诉求,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当年的热线也早已升级,经过多次迭代升级,如今已呈现出全新的“面孔”。
“与前些年相比,现在我的热线电话升级了,手机小程序成了我得力助手,群众反映问题的方式更丰富了。”刘永海笑着说。
“你看,现在群众联系我们多么方便。”刘永海向记者展示着手机上的代表履职平台。如今已古稀的他,早已适应了新的履职方式,只见他娴熟地在手机上点了几下,便登录所在的文东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在这里,他既能看到群众建言,诸如担忧电瓶车充电安全、抱怨道路拥堵不畅、建议增加小区停车位等,还可以看到代表建议实时办理情况。
记者了解到,历下区近年来全面推行“互联网+网格”的“双网办公”新模式,通过建设人大代表履职系统,提高代表工作质量与效率;开办“扫码找代表”微信公众号,群众通过扫码可直接向网格内代表反映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扫码找代表的互联网新型履职平台的基础上,近年来,历下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要求,将各行各业的代表划分成6专业个小组,创新开展“我是代表我来问”活动,把群众反应较多的、解决困难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总,再综合政府有关部门汇总在一起问政,使问题解决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新平台,形成了新模式,打造了新制度。
从1.0版“代表来了”及服务专线,到2.0版“扫码找代表”,再到3.0版“我是代表我来问”活动,二十年来,历下区人大常委会的代表履职内容不断得以丰富和加深,形式不断得到更新和整合,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以前靠代表个人,现在靠制度保障,不仅能够促进平台的硬件设施得到有效利用,还能充分发挥代表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历下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说。
接一通二十分钟的电话不难,难的是一接就是风雨无阻的二十年;为群众服务一次不难,难的是为群众服务一生。刘永海笑着说:“只要身体允许,我愿继续发挥余热,扎根社区,为民代言,不让这条为民服务的‘电波’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