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街道人大
代表进 “站” 服务到 “家”——解码甸柳新村街道基层单元建设的民主新范式
发布日期:2025-03-12浏览次数:字号:[ ]


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位于历下文化广场内东侧。以加速“代表直通车”,助力履职“入网双联”为切入点,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政策宣传、意见收集、矛盾化解、工作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尽责的重要舞台,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增强了代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现有驻站市人大代表4人,区人大代表9人,其中1人兼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辐射甸柳第一、第二、第三和甸北社区。

第三社区人大工作站在街道“13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引领下,探索“抓学习促能力提升、抓联动促履职延伸、抓创新促智慧赋能”的“三抓三促”工作法,深入贯彻落实培育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基层单元要求,以推动代表为民履职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代表深入选区网格,服务选民群众,积极打造“甸心柳意”人大工作品牌,坚持民生导向,在助力“普惠托育”、“老旧小区改造”、“全国15分钟便民商圈”示范工程、垃圾分类、“养老外卖”、红领物业、社区微就业等实践中,突显了“代表+”元素,助力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甸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被评为历下区首批“五星”级人大代表工作站。

精心布局:打造基层民主坚实阵地

“站”在家门口让人大代表服务群众更有速度。走进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的办公空间。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建设,始于对硬件设施和功能的全面升级。工作站位于社区二楼,办公面积50余平方米,设施齐全,制度完善,场所整洁,严格落实了“五个有”的工作标准,即“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保障”。

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工作站建设的基础。工作站内设有接待展示大厅、会议室、阅览室等功能区块,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舒适、便捷的环境。特别是智慧化履职专属系统的上线,更是重塑了“线下”阵地建设新标准,开启了“线上”履职平台新场景。这个系统共有七大板块,包括站点介绍、代表风采、融媒板块、会议记录等,代表们可以随时登录平台学习、了解人大工作开展情况,方便代表开展工作总结提炼。同时,系统还兼容市区代表、街道人大工作室、社区网格,让代表履职工作纵横贯通,全方位地展示,让代表履职有目标、有计划、有方向、有干劲。

除了硬件设施,工作站还注重功能的完善。工作站不仅是代表联系群众的场所,更是汇集民意、督政议事、推进治理、强化履职的五大功能集合体。通过“代表接待日”“圆桌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模式,工作站让群众“进得来、乐意进”,更好发挥基层单元“民意窗”的作用。同时,工作站还深化“网格+代表”机制,每名代表包挂2-3个网格,与网格长、网格员组成专班,下沉网格,协助反馈并解决问题,将人大力量融入网格力量,真正将代表履职“触角”延伸到“最小单元”。

为了让工作站更好地发挥作用,工作站还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工作制度。包括代表接待选民制度,规定了每月的固定接待日,由人大代表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制度,明确了从收集、整理、交办到反馈的全过程流程,确保群众的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代表学习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代表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工作站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以来,甸柳新村街道还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迭代升级人大代表工作站,开发了全省首家街道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线上系统,畅通了“双联”渠道,实现了群众“全天候”反映民意,代表及时掌握民情动向,整个流程在系统里全程“留痕”,推动代表工作站规范化、常态化“下楼出院”接地气。街道人大积极选址、争先进位、积极探索、破难升级,最终在第三社区打造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人大代表工作站“样板间”。这个工作站的建成,不仅为代表们提供了良好的履职平台,更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贴心服务:营造代表履职温馨“家园”

走进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文化与“数字智慧”相碰撞,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位于社区二楼的人大代表工作站,下楼便是人来车往,选民们时常挎着菜篮子来这里和人大代表聊琐事、提建议、话发展,也成为了群众“有困难就找工作站”的“定心丸”。

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是近年来甸柳新村街道人大工作室履职的“缩影”,作为基层人大工作的主阵地,近年来,甸柳新村街道人大工作室按照“一站一品”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站点,小小工作站成为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家”。为了方便代表“回家”、群众“进家”,目前甸柳新村街道已实现特色站点全覆盖,同时,也成为了人大代表“摸情况”“听反映”“想办法”的新阵地。

对于人大代表来说,人大代表工作站不仅是代表履职的平台,更是代表们的“家”。为了营造这种 “家” 的氛围,工作站从细微处入手,从多个方面为代表提供贴心服务,为代表们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高效的“家”的氛围。

工作站注重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通过建立代表微信群、定期召开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代表的需求和意见,为代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代表微信群里,工作人员会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包括会议通知、工作动态、学习资料等,方便代表随时了解工作站的工作情况。同时,代表们也可以在群里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履职心得,遇到问题还能随时向工作人员咨询。

工作站还积极为代表提供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除了定期组织代表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外,还会邀请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等来工作站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帮助代表提升履职能力。此外,工作站还会组织代表到其他优秀的人大代表工作站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拓宽工作思路。通过这些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代表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

在生活上,工作站也处处关心代表。每逢节假日,工作站还会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向代表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让代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这些贴心的服务,让代表们对工作站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了他们的履职热情。

工作站还注重“家”文化的建设。组织“我的人大故事”宣讲会,代表们纷纷讲述自己在人大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分享履职心得和体会。这次活动让代表们感受到了工作站这个“家”的温暖和力量,也激发了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人大工作中去。

在“家”文化的引领下,代表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人大工作中去。他们深入选区网格,服务选民群众,积极反映民意、汇集民智、解决民忧。比如,有的代表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有的代表针对社区托育服务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还有的代表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这些代表们的努力和付出,不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也为社区治理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周期服务:助力社区治理的“隐形密码”

走进历下区文化广场,过往的人们都很容易被一群正在户外活动的萌娃所吸引,进而驻足观看,更会忍不住跟随她们一起走进活动室:温馨的装饰、浅咖色的实木门、明亮的窗户、丰富的室内配置、沉浸式的游戏环境……这里就是“柳悠芽”托育。

说起“柳悠芽”,她身上真的有太多标签,比如济南市首家公办社区托育示范园、全国“15分钟生活圈”之一、甸柳新村街道“柳芽成长计划”示范园……这所开创性的社区嵌入式托育中心,紧随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普惠托育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打造“五分钟托育圈”不仅是甸柳新村街道人大聚力夯实“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的缩影,更让“幼有所育”的难题迎刃而解,使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可及、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在破解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难题,助力 “幼有所育”的实践中,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扮演着监督队、智囊团、推进器的角色,寓监督于支持之中,推动辖区普惠托育从无到有,快速增长,逐渐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托育“甸柳模式”。

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不断用代表的“参与度”增强百姓的“受益度”,使人大工作、代表工作自觉接受群众校准检验,凸显了代表工作站力量“导流渠”功能;实施代表意见建议代表工作站上提、代表工作站参与督办,使推动发展的良好初衷有效“乘以”百千万群众的力量智慧,凸显了代表工作站力量“放大器”功能;坚持民生导向,依托代表工作站开展民生实事代表票决、“知安危冷暖、解急难愁盼”等行动,把汇聚起来的各方力量精准瞄定到一件件民生实事上,凸显了示范点力量“瞄准仪”功能。

“刚才在视频中看到,甸柳一小附近上下学早晚高峰期间,和平路与甸新东路交口机动车、非机动车接送孩子经常随便停放车辆,导致交通拥堵,请问历下区交警工业南路中队,交警部门怎么来解决这一问题?”

6月18日上午,甸柳新村地区人大围绕“如何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行车难问题”这一主题,组织社区人大代表站驻站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面对面”,开展了一场“民呼我应”人大代表专题问询活动。活动一开场,区人大代表万红霞就提出了社区居民比较关心的小区停车难、行车难的问题。“辣味”十足的提问,顿时让现场气氛凝重起来。

会上,10名人大代表化身“考官”,先后聚焦针对停车问题有哪些工作思路、僵尸车辆怎么处理、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停车位等问题,直面问题、依次发问。历下区城管局、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服务中心、历下交警工业南路中队、甸柳执法中队、甸柳市政所等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积极应询,讲工作进展和具体措施,作出郑重承诺。

据了解,这是历下区首次在街道层级运用3.0版本“我是代表我来问”专题问询的形式,旨在以活动为契机,围绕难点堵点,问出居民群众关切,督促问题解决。专题问询始于问,不止于答,更要注重“果”。11月28日,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再一次采取专题问询,围绕街道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的良性运营问题,向山东泉抱抱教育集团、街道办事处、区卫健局进行了提问。所提问题求真务实、直指核心。对社区嵌入式托育有了直观的了解,对社区托育服务管理水平和能力更加放心。

近年来,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积极创新“双联”工作,拓展代表履职平台,驻站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更加密切,代表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代表通过走访调研、轮值接访、12345热线反馈、网格摸排情况,选取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小区停车难、行车难问题作为问询会的专题。

从没有物业到建成全区示范的“红领驿站”,从社区微业到济南市社区就业示范驿站,从扰民“马路市场”改造成了全市样板,吉祥商街成了全省首家、全国第二家的“全国15分钟便民商圈”示范工程;从被居民告上了法庭,到被省住建厅发文全省推广,甸柳垃圾分类经验入选第一批全国示范基地、全国环境卫生行业优秀案例;结合居家养老,体现“孝”元素,甸柳“养老外卖”被推广到全省……一连串的民声工程凸显了“代表+”元素,发挥排忧解难功能。

从精心建好人大代表工作站,到为代表营造“家” 的氛围,再到积极推动代表为社区治理服务,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前进。这个春天,工作站门前的民主实践展示栏又更新了内容——从托育服务到电梯加装,从物业提升到社区微经济……这种"群众点单、代表接单、人大督单"的完整闭环,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表达。

一位选民在给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留言里写道:“离百姓最近的地方,生长着最鲜活的民主,这里让民主从政治概念变成了带着体温的生活体验,在万家灯火中完成了最生动的演绎。”(甸柳街道  李俊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